另注:端阳节与清明节相同都是纪念亡灵的节日,相见与问侯莫道快乐只言安康!
端午节一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所周知的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端午节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现在就让小编带大家来探一探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来历。我们大家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最开始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为春秋时代楚国人,由于父亲和兄弟都被楚平王杀害了,所以投奔了吴国,得到了吴王的器重,后率兵攻打楚国,大获全胜,对楚平王鞭尸三百,报了杀父杀兄之仇。吴国越来越强大,这使吴王开始骄傲,伍子胥十分担忧,力劝吴王,惹得吴王很不高兴,有一次,吴王听信了谗言,令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体装入皮革袋中投入了钱塘江。伍子胥冤死,从此钱塘江常起怒涛,传说是他变成了“波涛之神”。从此,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子胥的。
再后来,慢慢变成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得知后马上划船捞救,可一直划到了洞庭湖,始终都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常常荡舟江河之上寄托哀思,便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为了保护屈原的躯体不被鱼虾损伤,又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后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
端午节还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年仅十四岁时,见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其实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传说来历,比如古越民族图腾祭说、夏至说,更有甚至传说端午节是于越王勾践日夜操练水军而来。传说起源众多,不过不变的是端午节所带来的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传统的延续。
注: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