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从外地来十堰看我,适逢十郧(十堰中心城区至郧阳区)公交开通。一早我说:“带你坐公交到郧阳区吃正宗百年老字号三合汤。”
我们来到公交车站,一会儿,一辆崭新的公交车缓缓靠站。车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座位宽敞舒适。车厢内电视、应急小锤、垃圾篓等一应俱全。车厢内侧,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公约、文明乘车须知宣传海报。每到一站,车内响起中英双语报站提示,温馨提醒人们文明乘车、环保出行、礼让老弱病残孕等。
和好友谈笑间,碧波荡漾的汉江映入眼帘,汉江一桥二桥凌空横跨,遥相生辉,蔚为壮观。
从十堰中心城区到郧阳区,三元车费,投币、刷卡、支付宝任你选择。40分钟到达,安全方便快捷。
要知道,三十多年前,从当时的郧县去趟十堰城区,可没那么容易。先到汽车站排队买票,等到人满方才发车。如果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发现车上早已人满为患,过道里添加了一个个小凳,凳上的人勉强侧身而坐,无立锥之地,只好悻悻地下车耐着性子等下一趟。车到了汉江边还要等轮渡,遇着急事、或赶火车,那真叫一个烦。
1989年春天,我母亲去世,几次写信接父亲从枣阳来郧阳区。嘱托将母亲生前的毛衣毛裤带来,想着留作纪念,其余的拆洗了给父亲织衣服。
父亲从老家坐长途汽车到襄阳火车站,再坐火车到十堰。途中上上下下的人多,混乱中,一人“身手敏捷”地把父亲的箱子从行李架上拽下来跳下车跑了。幸好父亲身上还有点钱,买了襄阳到十堰的火车票。
到了十堰,父亲步行到老乡家。第二天,老乡送父亲坐上了到郧阳区的汽车。老乡给父亲买了一袋水果,一双鞋袜。汽车发动了,老乡对父亲说:“老伯,拿好鞋子。”父亲一看鞋子里面有钱。到了郧阳区汽车站,车上的人蜂拥而下,车下的人急不可待地往上挤。父亲只听“哗啦啦”地响,手上拎的水果袋子破了,水果滚了一地,待人散车去,哪里还有鞋袜的影子?
见了我,父亲沮丧极了,委屈得像个孩子。“来你这一趟千难万难,钱丢了事小,你妈的衣服也丢了,今后连个念想都没有了。”
是呀,交通不便,出行难,让多少隔山隔水的亲人,遥寄相思难相见。
三十年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公交触角越伸越远。
十郧公交开通,丈夫第一个喝彩。他常常一大早领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坐公交去郧阳区吃老妈爱吃的酸浆面;给小孙子买回汉江河野生的桂花鱼;买乡村的土鸡土猪肉。一把青菜,也是老家的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沧桑巨变。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公交可以作证。